钦州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枢纽港
巨轮靠泊、班列驰骋,海铁联运无缝衔接场景日日在钦州港上演。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重大战略,而钦州作为这条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正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船舶往来穿梭,大宗货物交易频繁。走进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巨大的桥吊正在进行作业,从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过来的货物在这里“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运往世界各地。钦州港通过港口升级、多式联运和产业集聚,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枢纽港。
钦州港货轮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摄
钦州港货轮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摄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海陆交汇点,今年1-3月份,钦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100.3万吨,同比增长5.5%;集装箱完成165.7万标箱,同比增长10.9%;海铁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突破105835标箱。目前,北部湾港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
在中铁联集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来自西部省份的班列与远洋货轮无缝衔接。这种“铁路+海运”多式联运模式,让货物运输时间比传统路线缩短一半以上。作为新通道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该中心站通过“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使班列中转效率提升30%以上。
海铁联运“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运往世界各地。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摄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货运主管黎进金表示,今年以来,钦州中心站通过调整箱区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加强联劳协作等有力措施,降低倒运集卡绕行线路1.5公里,压缩了集卡在站停时3分钟,每趟火车取送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25分钟,铁海联运班列的运输效率和规模实现了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钦州中心站集装箱办理量完成19.8万标箱,同比去年增长22.3%。
据统计,今年1—3月份,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达34.52万标箱,同比增长68.2%。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达1234种,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73个城市158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56个港口。货物品项数量已达数万个,涵盖机电产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设备有序进行装卸作业。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摄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也是广西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项目。运河通航后,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缩短内河航程约560公里以上,预计每年可以节省运费52亿元。建成后通航能力达5000吨级,远期可联动西江航运干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的“双向奔赴”。
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陈柱表示,截至2025年4月20日,平陆运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6%,完成土石方开挖约2.82亿立方米,占开挖总量的89.3%,完成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426.5万立方米。
通道的畅通带动了产业集聚。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新能源、高端化工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形成“港口+产业+物流”联动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MTBE/丁烯-1装置实现高质量中交,恒逸化工化纤一体化一期13个单体工程交付使用,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一阶段4个子项目全面开展主体施工,格派新能源一期进入车间设备安装阶段,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成。
高水平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枢纽港。融媒体记者 赵冠雄 摄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贸易和物流发展局协理局长梁通表示,园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推动钦州港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目前,钦州港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2亿吨,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量累计超10000列,实现“海运+铁路+贸易”全链条高效协同,进一步夯实临港产业集聚、向海经济壮大的坚实基础。下一步,该园区将紧抓RCEP生效实施、推进沿边临港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等契机,重点加密东盟航线网络,进一步探索“两国双园”跨境产业链新模式,把钦州港打造成辐射RCEP区域的国际枢纽港。
从基础设施升级到产业集聚,从物流畅通到开放合作,钦州正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书写新时代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