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先,青海交通建设“加速跑”
在建中的扎毛河特大桥。省交控集团供图
机场连接线工程上的高架桥。本报记者 倪晓颖 摄
沙久公路施工现场。省交控集团供图本报记者 倪晓颖
挖掘机长臂挥舞,运输车往来穿梭,压路机、推土机全速运转……在青海省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现场,都能感受到紧锣密鼓的紧张施工氛围,建设者抢抓当前好天气,奋力把项目从“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
青海省多个公路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广大建设者“拉满弓”“上满弦”,奋战施工一线,科学组织施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注重环境保护,高质量、高标准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一季度,全省交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23亿元,占年计划完成投资的16.8%,同比增长143.5%,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开局的投资“稳定器”。
紧锣密鼓
保障重点工程进度
走进西宁曹家堡机场东进场路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焊花闪烁。300多名建设者加班加点抢工期、赶进度,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向着6月底通车的目标奋力攻坚。
西宁曹家堡机场东进场路工程是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工程主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路线起点顺接机场T3航站楼东侧高架桥,终点设置曹家堡东互通实现与G6京藏高速的交通转换。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G6高速互通立交和机场连接线工程,项目路线全长1.732公里,设置特大桥1座、中桥3座。
作为曹家堡机场东进场路工程中关键的节点工程,机场连接线工程上的高架桥正在加紧施工。这座桥全长1099米,上跨民小公路,桥右侧紧邻曹家堡高边坡,左侧靠近兰青铁路,施工条件复杂。
“我们创新性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盖梁门架式墩柱组合体系,成功解决了跨越民小公路的难题。”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东进场路EPC项目部总工程师韩文辉说,目前,项目团队正在全力冲刺最后的梁板架设任务,确保按期高质量交付这一控制性工程。
截至目前,该项目路基工程完成93%,180根桩基、78个承台、84个墩柱、264片预制梁板均已全部完成,梁板架设完成33.33%。该项目具备G6京藏高速与曹家堡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转换功能,今年6月底通车后,将有效解决机场枢纽“东进东出”交通转换问题。
今年,青海交通运输系统及建设单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紧盯全年150亿元投资目标,在稳投资、保民生、增效益等方面全面统筹、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加快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一季度,青海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同仁至赛尔龙项目全线15座隧道已贯通,正在加快推进同仁过境段征迁及部分路段实体转序交验等工作;大清项目全长494米的积石峡黄河特大桥成功实现主拱合龙,4座隧道全线贯通;湟源至西海项目全长903米的大华1号隧道左洞顺利贯通,路基、桥涵及隧道工程施工也已全面铺开;倒湖茶公路二郎剑至黑马河段路基工程完工,正在加快推进路面基层施工。
质量为王
筑牢重点项目根基
一桥入云霄,天堑变通途。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河谷中,扎毛河特大桥一根根桥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大桥已经雄姿初现。
“目前,大桥主墩已全部进入线上结构的紧张施工。”中铁十一局同赛项目党支部书记鄢昌宇说,“我们组织了136名精兵强将,加班加点,保质保量推进桥梁的建设,目前施工进度总体可控,预计今年10月底,大桥实现合龙。”
扎毛河特大桥是同仁至赛尔龙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平均海拔3500米,全长2.08公里,共计35跨,是一座典型的高墩大跨径桥梁,其中10号主桥墩高151.7米,相当于50层楼高,是青海在建第一高墩,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2022年7月破土动工以来,为高质量建设这座大桥,面对高寒缺氧以及大风、秋雨、冬雪频发等不利因素,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前瞻性地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把原材料进场关,实行首件认可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量管控,采用液压爬模等多项先进技术,确保了大桥建设的稳步推进。
目前,扎毛河特大桥连续刚构采用了安全可靠的菱形挂篮施工工艺,在挂篮行走前、行走中、行走完毕后均进行专项验收及领导带班盯控,确保挂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还采用了挂篮信息化监测系统,对受力部位及检查难度大的部位进行实时监测,有问题提前预警报警,从而为连续刚构挂篮的施工提供“双保险”。
夯实发展根基,积蓄腾飞之势。青海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质量安全管控,持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各项工程在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各项目建设者面对恶劣天气条件,依然奋力决战,迎风雪、战风寒,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交通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四新技术”
助力打造品质工程
在湟源至西海段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上千名建设者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路基土石方、桥梁和隧道工程建设。公路全长约50.6公里,是国家高速G0612西宁至和田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建设智慧梁场,通过集约化、工厂化建设,比传统模式预制梁场缩减了一半的占地面积,有效减少了建设成本,提升了生产效能,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了现场污染,实现了低碳化建设。采用全自动智能化设备,推动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目标,全面提升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同时,采用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提高了钢筋加工精度和产能,保证了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合格率,增强了桥梁耐久性。
此外,项目还采用全自动移动台座及信息化智能模板,有效减少模板变形、避免梁体损伤。智能化附着式振捣器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振捣时间及频率,提升了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智能混凝土布料系统的使用,使混凝土运输、浇筑更加智能高效。智能化蒸汽养生中心的应用,则实现了智能蒸养、节能高效、恒温恒湿。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产值14.49亿元,完成总量的38.5%,其中路基土石方工程累计完成总量的65%;隧道工程开挖掘进累计完成总量的66%;桥梁桩基工程累计完成总量的75.82%;桥梁上部结构预制安装累计完成总量的28.56%。
这只是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在施工中推广应用的一次生动实践。实践证明,“四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助力打造品质工程。
开局良好,但并不意味着压力减小。今年,青海省紧盯任务目标,对在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对计划竣工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倒排时间节点,落实投资进度和实物工程量,切实做好收尾工作,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咬定目标不放松,心无旁骛谋发展。有了重点项目建设一季度稳中向好的良好基础,全省年度项目建设更加令人期待。青海交通建设正以“快进键”的速度,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积蓄力量。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17日 第7版:省内要闻)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